医师节
我国古代曾定农历4月28日,即孙思邈纪念日为“医生节”。中国政府批准每年6月26日为中国医师节基于如下事实。1998年6月26日,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》。1962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曾经做出批示,将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,解决了医疗的公平问题。中国医师以占世界卫生总支出1%的比例,为占世界22%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,这是中国医师的无私奉献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,最鲜艳的康乃馨应该献给他们。
设立医师节的意义绝不止于医师行业内部的庆祝,还在于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,促进医患沟通,让社会更好地理解医师这一职业。
国务院日前批复,同意自2018年起,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“中国医师节”,明确具体工作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。
医师节是继护士节、教师节、记者节之后,国家设立的第四个行业性节日。它的设立也意味着医疗行业同时拥有两个行业性节日。
医师是与全民健康息息相关的职业,医疗业对社会的重要意义,自然不必赘言。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、医疗技术进步、社会老龄化等多方面背景下,医师势必在社会活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。正因为医师这一职业与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结合得如此紧密,国家才在从严控制设立节日的政策背景下设立医师节,就像新华社报道所说的: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。”
医师所需要的不是额外的褒奖,而是社会不再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。这既是对社会大众提出的要求,也是对医师群体的一种鞭策。比如,社会应当给医生提供一份体面的收入,医生也要拒绝一切不合法、不合理的灰色收入。行业形象能不能得到恰当的维护,不仅在于社会的善意和敬意,更在于行业风气本身是否端正。医师节理应是全体医疗工作者开展自我反省、荡涤歪风邪气的节点。
在传统的社会认知中,医生无疑是一份体面的职业,然而,这份“体面”是否名副其实,在当下面临着诸多考验。设立医师节,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医生更体面、更有尊严。